2017年3月19日 星期日

冬瓜糖與石灰~~最熟悉的陌生人

又見黑心 冬瓜茶磚摻工業石灰
冬瓜糖磚 噁摻工業石灰2
添加工業用石灰製造黑心冬瓜茶磚被起訴

這幾天關注到這篇古早味飲料染上黑心的食安事件

看了上面幾則新聞標題,滿令人在意的!!

大家的第一個念頭一定是~~"冬瓜茶竟然摻了石灰,太扯了吧!!"

但是,其實純粹是名詞聳動,石灰與冬瓜糖一直都是舊相識了

石灰其實就是氧化鈣
~~石灰其實就是氧化鈣
~~~~石灰其實就是氧化鈣

因為太容易跟以前做美勞課時所用的石膏或混擬土原料聯想在一起

甚至以為是陳近南被暗算的石灰粉(要用菜油抹)


所以一定要再三澄清一下

而這次之所以被視為黑心食品,是因為業者使用了"工業用"石灰

工業用與食品級的差別主要就在於純度

食品級氧化鈣依據食品添加物規格標準,純度需大於95%

且有各項重金屬與品質規格,皆須符合,還得經過食品添加物許可證申請

可用於品質改良用、釀造用及食品製造用劑;營養添加劑





使用限量為10 g/kg以下(以Ca計)

目前台灣已發出的氧化鈣許可證共有13家,可合法販售食品級氧化鈣(石灰)

所以,大家不用對於石灰存在太多恐怖的想像!!!!!

此外,本著石灰也是要用錢買的

沒事的話,廠商絕對不可能沒來由增加成本,去加一些奇怪的東西

小編曾經DIY做過冬瓜糖磚

所以就稍微去查了一下冬瓜茶的製程

綜合了幾個傳統作法來源,大致上可以條列如下:

冬瓜條塑形(挑冬瓜、削皮、切冬瓜、清洗)

石灰水浸泡一天→清水沖洗
 →熬煮8小時→上糖拌炒→悶煮(數小時)→繼續拌炒至稠狀→起鍋排盤→靜置隔夜(形成糖晶)



石灰的主要功用為了加速冬瓜糖磚及冬瓜條凝結、形成硬塊
氧化鈣溶於水後,會使溶液呈鹼性狀態
使冬瓜的蛋白質形成水解胺基酸,再與砂糖混和焙炒
持續加熱後生成梅納反應物質,形成特殊香味
而鈣離子則是可以使冬瓜組織不易軟爛,方便成型


不過目前許多店家都會以別的步驟取代浸泡氧化鈣的動作
可能是也怕一般民眾在不清楚的情況下,無法接受泡過石灰水的冬瓜糖吧!!
想要更清楚製作過程的人,可以看下面的影片哦~~
介紹的非常詳細,中午可以配飯呷

(台南市文化局)
(台南盧記冬瓜茶)
(台南鹽水點心城)

希望大家在夏天解渴之餘
都能夠對於這項台灣傳統飲料有更深一層的了解哦~~~~
別讓冬瓜糖聞石灰色變,從此不敢相認!!!
氧化鈣在製程上,對於冬瓜糖磚仍舊是有其一定功用的!!!

資料來源
高雄美食地圖 http://travel.ettoday.net/article/541379.htm
自由時報http://news.ltn.com.tw/news/life/breakingnews/2000069
食品添加物使用範圍及限量暨規格標準
https://consumer.fda.gov.tw/Law/FoodAdditivesList.aspx?nodeID=521
食力-吳博元 http://www.foodnext.net/column/columnist/paper/4357965098

以上資料若有錯誤或版權問題,歡迎告知
我將第一時間進行修正,感謝!!

2016年8月18日 星期四

生命之泉~永續水產

永續是人類不斷追求的理想
而每天生活作息所消耗的食材、資源卻是不斷增加
近代,人們致力於永續議題努力著
其中又以永續海洋的觀念為基礎之一
今天就來跟大家介紹一下,國際間常用的幾個永續水產的標章與協會!!!!

MSC:海洋管理理事會或海洋管理委員會(Marine Stewardship Council
MSC成立於1996年,總部在英國倫敦,並於十多國設有辦公室,主要發起機構包含國際保育團體、海洋食品製造商、零售商及食品服務機構等
任何的規模的漁業、任何魚種、漁法、任何國家、海域都可以申請審查,符合MSC3項標準的認定就可獲得認證。
MSC漁業認證以三大原則為認證標準,分別為:
原則一:漁業必須以不會導致過漁或資源枯竭之方式進行,面對枯竭資源,則必須實施能明確促進其復育之漁法。
原則二:捕撈作業應慮及維持漁業仰賴之生態系統(相關附屬物種與生態相關物種)的結構、生產能力、功能與多樣性。
原則三:漁業受有效管理系統之約束,該系統須尊重地區、國內及國際法律及基準,並納入制度化之架構,以負責任的永續利用資源。
換而言之,MSC認證之原則一著重於資源狀況及資源管理,原則二著重於申請認證之漁業對其他物種、棲地及生態系統之衝擊,原則三著重於漁業管理,可以說是兼顧了漁業資源、環境生態衝擊及管理三個層面。
至今超過1.4萬件海鮮商品獲得MSC認證,在80個國家銷售,每年捕撈量約900萬噸,是全世界捕撈量的10%,收益超過750億。全球最大零售商沃爾瑪甚至宣布,至2013年前販售漁撈海將全面來自MSC貨源,養殖則必須符合ASC環保認證。
LOGO如下:



ASC:水產養殖管理委員會(Aquaculture Stewardship Council,ASC
專門針對養殖水產品的驗證制度,為世界自然基金會(World Wildlife Fund,WWF)與永續貿易倡議組織(Sustainable Trade Initiative)於2010年共同協助成立該會,總部設於荷蘭烏特勒茲市(Utrecht,The Netherlands),主要負責制定水產養殖業可持續發展評判標準。為了鼓勵養殖業友善環境,及早預防環境破壞問題,所以展開了ASC的認證系統。初期將針對11種環境問題最嚴重、具最高市場價值或交易量的產品擬訂標準,包括鮭魚、海鱺、貝類、蝦、鱒魚、鯰魚、鮑魚等。
驗證主要規範包含遵守國家和地方法規、保護當地生態與生物多樣性、保護水資源、保護物種的多樣性與野生族群、使用資源應負的責任、對環境負責的方式管理魚類健康、社會責任等7大項目
證書及LOGO如下:
http://www.cappma.org/images/news/20130625163810328309.jpg
  



BAP水產養殖認證協會(Best Aquaculture Practice)
http://bap.gaalliance.org/bap-standards/  (針對不同養殖漁業有其符合標準,網頁內有中文指南)
全球水產養殖聯盟 (GAA) 制定了 BAP 標準,是水產養殖場地自願認證方案,該規範強調環境和社會責任、動物福利、食品安全和可追溯性。
GAA是一個國際性非營利性貿易協會,是世界上最大的全球性的水產業聯合組織,發展至今已有來自70國家的1000多名會員。
該聯盟致力於推動水產行業的可持續發展,培養水產行業的責任意識,推動水產養殖業與其他行業之間合作解決問題,並保持公眾對水產品的信任。
執行BAP認證是水產養殖認證委員會(ACC),ACC是一個非政府的機構,用來保證與社會,環境,食品安全等有關的水產養殖標準的實施。
認證內容包含:
1. 環境  (底泥和水質、魚粉和魚油保護、轉基因生物 (GMO) 逃逸和使用的控制、肉食動物和野生動物的相互作用、農場供應的存放和處理)
2. 社會責任  (財產權利和法律合規性、社區關係、工人安全、員工關係)
3. 動物福利  (健康和福利、生物安全和病害管理)
4. 食品安全  (殘留物和污染物的控制、收穫和運輸、危害分析和關鍵控制點 (HACCP))
5. 可追溯性  (記錄保存要求)
LOGO如下:


資料來源
https://www.msc.org/
http://www.asc-aqua.org/index.cfm?lng=1
http://bap.gaalliance.org/bap-standards/

以上資料為網路資料彙整,若涉及版權問題,煩請通知,感謝!!